不卡在线/岛国a在线视频/伊人国产在线/亚洲午夜视频

銀泰悅話——財經悅讀會:市場經濟的中國之路

2013-04-07

4月3日,由北京銀泰中心聯合中信出版社、新浪財經主辦的銀泰悅話,諾獎得主科斯與王寧合著新作《變革中國》讀書會在北京銀泰中心柏悅酒店舉行。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浙江大學科斯經濟研究中心國際主任王寧,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張維迎,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所長盛洪教授等多位經濟學界重量嘉賓出席了讀書會,圍繞“市場經濟的中國之路”的主題進行了探討,各家觀點激烈交鋒,氣氛熱烈。

 

1.JPG

左起:主持人:馮興元;嘉賓:王寧、盛洪、張維迎、周其仁

 

      《變革中國:市場經濟的中國之路》一書,是新制度經濟學鼻祖、產權理論創始人、102歲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科斯講述的一個有著中國特色的獨特故事。在書中,科斯對中國經濟成就進行了獨到的思考。雖然老先生沒有到過中國,卻一直對中國懷有濃厚的興趣,常與中國經濟學者交流。

      王寧作為《變革中國》一書的著者之一,回顧了他和科斯合作寫書的點滴經歷,并概括了本書的主要觀點。本書研究中國經濟由計劃走向市場,截止到90年代變革歷程的來龍去脈,書中的主要觀點有:第一、中國經濟改革成功更多的是自下而上的邊緣革命,民間力量推動變革的貢獻遠遠超過政府的主導;第二、過去三十年的改革釋放了比較成型的物資市場,但是中國改革的困境,和經濟發展的瓶頸在于思想市場的匱乏。

 

2.JPG

 

      周其仁教授從書名談起,指出了本書中英文書名的不同:中文名為“變革中國”、英文名為“How China Became Capitalist”(中國是如何進入資本主義的)。微妙差異,惹人深思,折射出中國思想、言論市場的封閉。 “除了商品服務市場,還要有思想的市場,而思想的市場不簡單,因為沒有這個東西創新就沒有辦法著地,因為創新一定要允許人們有不同想法。可是創新跟我們這個大一統的國家維持穩定,進行一定程度的社會控制之間什么關系?這正是擺在中國往未來發展的道路上的一個問題。” 周教授從顧準的故事談到了思想市場的開放與中國社會維穩之間的關系。

 

20130407_033240.JPG

 

      張維迎教授則認為領導人主導和民間力量在推動改革時的相互關系,二者是不能截然分開的:“可以說我們好多的變革都是從基層開始,然后呼吁或者默許,然后變成黨的文件,最后變成法律,這是我們變革的基本特點。”“我們中國未來的改革,沒有好的、有理想、有改革精神的領導力肯定是不行的,但是這種領導的本身并不完成改革,改革要靠很多民間的力量。”

      張維迎認為,“沒有思想市場就沒有中國的未來”,比起物質,他更傾向于認為理念、思想來對社會的影響更大。